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。

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,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。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艺术界、社会科学界强调: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紧紧围绕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任务,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,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,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,为人民创作的导向更加鲜明,文化文艺创作生产质量不断提升,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加快推进,取得了显著成绩。正本清源、守正创新,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,作为精神事业,文化文艺、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,一是不能没有,一是不能混乱。


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,中华民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滚滚前进五千年,这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,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。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,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,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,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
就我们而言,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文化自信,文化自信就在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,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仰。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二要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,三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四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优秀文明成果。

坚定文化自信,亦是对道路、理论和制度的自信。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精神灯塔和动力源泉,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语境下,文化自信越发重要,也更为根本。坚持党建引领,坚定文化自信,我们才能在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、更稳。(朱茜)